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chunhua1688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 
 

【转载】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引经药  

2018-11-03 15:33:52|  分类: 中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引经药

 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引经药 - 邱国先 - qyziiii的博客 (2015-02-03 21:17:45)
标签: 

健康

分类: 中医中药窍验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引经药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作者 舍得


导读 同样是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,同样都用了理中汤,第一个医生治疗多次病情反复,不能除根;第二个医生去了甘草,加了细辛吴茱萸引经药,3付药服完,3年之疾患一下痊愈。可见引经药之关键。此文即为第二个医生关于引经药的一些分享,有引经药歌,有医案,有用药举凡,值得一读。

如果想入太阳经加羌活,如果想入阳明经得加白芷,想入少阳经得加柴胡,想入少阴经得加细辛,太阴经加苍术,厥阴经加吴茱萸,可见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引经药。中医不仅是一门科学,更是一门艺术。

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

心经

问君何药补心经,远志山药共麦冬,枣仁当归天竺黄,六味何来大有功。

玄参苦,黄连凉,木香贝母泻心强;凉心竹叶犀牛角,朱砂连翘并牛黄。

温心藿香石菖蒲;引用细辛独活汤
肝经

 

滋补肝经枣仁巧,薏苡木瓜与贡胶;泻肝柴胡并白芍,青皮青黛不可少
胡黄连,龙胆草,车前甘菊凉肝表;温肝木香吴萸桂;引用青皮川芎好


脾经

补脾人参绵黄耆,扁豆白朮共陈皮,莲子山药白茯苓,芡实苍朮甘草宜
泻脾药,用枳实,石膏大黄青皮奇。温脾官桂丁藿香,附子良姜胡椒粒。

滑石玄明凉脾药;白芍升麻引入脾。

 

肺经

补肺山药共麦冬,紫菀乌梅与参苓,阿胶百部五味子,棉州黄耆更凑灵。

紫苏子,与防风,泽泻葶苈泻肺经,更有枳壳桑白皮,六味泻肺一般同。

温肺木香冬花寻,生姜干姜白蔻仁;凉肺黄芩与贝母,人溺山栀沙玄参。

马兜铃,瓜蒌仁,桔梗天冬必去心;引用白芷与升麻,连须葱白用几根。

肾经

补肾山药甘枸杞,螵蛸龟板与牡蛎,杜仲锁阳巨胜子,山萸苁蓉共巴戟,

龙虎骨,怀牛膝,五味菟丝与芡实,再加一味怀熟地,共补肾经十八味。

泻肾不必多求方,知母泽泻两相当。温肾肉桂并附子,鹿茸故纸海沈香,

亦温肾,腽肭脐;凉肾知柏地骨皮,再加一味粉丹皮;引用独活肉桂奇。

胃经

 

补胃需用苍白朮,半夏扁豆绵黄耆,芡实莲肉共百合,山药还加广陈皮。

泻胃火,亦如脾,再加一味南枳实,更添芒硝与大黄,多加石膏谢更急。

温胃木丁与藿香,益智吴萸与良姜,香附白肉草豆蔻,厚朴胡椒生干姜。

凉胃葛根条黄芩,滑石黄连玄花粉,知母连翘石膏斛,栀子升麻竹茹寻,

十三味药凉胃火;白芷升麻引胃药


胆经


补胆龙胆与木通;柴胡青皮泻胆经。温用陈皮制半夏,更加生姜与川芎。

凉用竹茹与黄连;引用尽皆同肝经。

大肠经

 

问君大肠何药补?左旋牡蛎白龙骨,桔梗米壳诃子皮,山药肉蔻并莲肉。

川大黄,南槟榔,枳壳石斛泻大肠,再加芒硝桃麻仁,葱白三寸泻更强。

干姜肉桂吴茱萸,三者同时能温肠,引药尽皆同胃经;槐花条芩凉大肠。

小肠经


小肠石斛牡蛎补;泻用木通共紫苏,连须葱白荔枝核,同为泻剂君知否。

小肠要求温, 大小茴香乌药根;凉用黄芩天花粉;引用羌活与高本。

膀胱经


橘核菖蒲补膀胱,益智续断龙骨良;泻用芒硝车前子,泽泻滑石石苇帮。

温用乌药并茴香;凉用黄柏生地黄,甘草梢,亦属凉;引用尽皆同小肠。

三焦

滋补三焦用益智,更加甘草与黄耆;泻用栀子并泽泻;温用姜附颇有益。

原石膏,地骨皮,清凉三焦功效急。引入三焦不用别,药与肝胆无差异。

心包经


地黄一味补包络;泻用乌药并枳壳;温肉桂;凉栀子;柴芎青皮是药。

陈XX,男,70岁,患者三年来多在晨起腹泻,食欲不化,曾经多方治疗无效,且用过理中汤,四神丸,附子理中丸等药。往往服药后3--5日内可见好转,继复作泻,迄今未能治愈,经检查,诊断为消化不良性腹泻,查其舌净,两脉俱弱,此乃肾虚作泻,理中者理中焦,此乃下焦乃泻。仍用以理中取甘草加味而施之。投以“理中加减汤”连服三剂,病获痊愈。追访三年未见发。

:患者病称已达三年之久,曾服理中,四神等品,只收暂时之效,观附子理中,其双补脾肾,可暂时收效,但其内有甘草为中焦之药,有碍附子下行专力温肾,故用原方取甘草加细辛吴茱萸为治,药进3剂而获愈,且经久而不复发。余强调:“必取甘草者”乃防其将肾经药物缓停中焦以削弱缓下之力,加细辛者不但引药入肾,其自身更可激发肾阳,故有利于驱逐阴浊之邪,吴茱萸暖膀胱。

都是中医大夫,都用理中汤第一个用了有效,第二个亦用理中,只是取了甘草,加了细辛吴茱萸,引经药,3付药服完,3年之疾患一下痊愈。后追访三年未复发。第2个医生对中医的经典学的深,读的明,3年的病3付药治愈,中医否妙。

诸药泻诸经之

黄连泻心火,栀子黄芩泻肺火,石斛白芍泻脾火,龙胆柴胡黄连泻肝胆火,黄柏知母泻肾火,木通泻小肠火,黄芩泻大肠火,柴胡黄芩泻三焦火,黄柏泻膀胱火。

用药凡

头脚痛,需用川芎,血枯亦用,颠顶痛需用蒿本,遍体肢节痛需用羌活,风湿亦用,腹中痛需用白芍厚朴,脐下痛需用黄柏青皮,心下痛需用吴茱萸,胃脘痛需用草豆蔻,胁下痛需用柴胡,日哺朝热寒热往来亦用,茎中疼需用生甘草梢,气刺痛需用枳壳,血刺痛需用当归,心下痞需用枳实,腹中实需用苍术,补血需用川芎,调诸气需用木香,破滞气需用枳壳青皮。补元气需用人参,诸虚热需用黄芪,盗汗亦用,肌表热需用黄芩,祛痰亦用,祛痰用半夏,去风痰需用南星,脾胃受湿用白术,祛痰亦用。下焦湿肿用汉方已,草龙胆。中焦湿热用黄连。下焦湿用黄芩,烦渴需用白茯苓,葛根。咳嗽者用五味子,咳有声无痰者用生姜,杏仁,防风,咳有声有痰者用半夏,枳壳,防风,喘者需用。诸泄泻需用白芍白术,诸水泻需用白茯苓白术,泽泻,诸痢疾需用当归白芍。上部见血用防风,中部见血用黄连,下部见血用地榆。眼爆发需用当归,黄连,防风。眼久昏暗用熟地,当归,细辛。凡诸风需用防风,天麻。诸疮痛需用黄柏,知母,为君,茯苓,泽泻为左。所属经部分以引经药道之
本文摘自紫色云气的新浪博客
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
从上文的医案来看,用附子理中汤去甘草而加入细辛吴茱萸一下(药进3剂)痊愈了三年未愈的晨起腹泻,食欲不化(应该是完谷不化?)之证,虽然与前医只用附子理中汤只收暂时之效比较,显然高明,但本人认为据此认为细辛吴茱萸是引经药实属牵强
中医内科学将五更泻定为脾胃虚寒,建议使用的方剂是理中汤,涉及到少阴,腹泻加重,四肢不温的用附子理中汤,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,最多只能缓解,正如上文所言"往往服药后3--5日内可见好转,继复作泻,迄今未能治愈",为什么会这样?上文言道"诊断为消化不良性腹泻,查其舌净,两脉俱弱,此乃肾虚作泻,理中者理中焦,此乃下焦乃泻",这是对的,但本人认为不完全正确,因为凡定时定侯出现的休作有时症状,轻者视之为少阳病,重者即属厥阴,五更泻是定时定侯出现的,虽表现为少阴阶段症状,亦必然有厥阴因素参与其中,如此分析,在附子理中汤中加细辛吴茱萸就不是什么引经药,而是直接治疗相应脏器之药。
如此一分析,是不是觉得许多有关引经药的文章混淆引经药的概念?如下文[引经药]里有六经引经药太阳经——羌活,阳明经——白芷,葛根,少阳经——柴胡,太阴经——苍术,少阴经——细辛,厥阴经——吴茱萸、藁本,[伤寒论]太阳经有用羌活吗?阳明经有用白芷吗?葛根是阳明阶段用的吗?可见许多文章其实乱写的,包括古人。
本人猜想,内脏病不必想什么引经药之类的怪招,治经络病用引经药反而是必须的,如头痛用川芎,手病用桂枝等等。

引经药的主要功用如
( 1 )引药归经脉如桔梗、升麻、葱白、辛夷为
手太阴肺经的引经药,白芷、石膏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引经药等。桑白皮是肺经的引经药,在治疗肺燥所致的咳喘方剂中加人桑白皮能引药人肺经;香附、柴胡是肝经的引经药,在治疗肝气郁滞胁肋胀痛时加人柴胡、香附可引药人肝。
( 2 )引药至病所如姜黄能引药上行通达上肢,常作为上肢痹症的引经药
怀牛膝则性喜下行而通达到下肢,常作为治疗下肢病症的引经药。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,“可为诸药舟揖,载之上浮”。如参荃白术散,借桔梗载诸药上浮,引归于肺,益肺利气,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
2 六经引

太阳经——羌活,阳明经——白芷,葛根,少阳经——柴胡,太阴经——苍术,少阴经——细辛,厥阴经——吴茱萸、藁本。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91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